东方演出网

【济南】伟大的传承—傅思昊钢琴独奏音乐会

东方演出网 https://www.df962388.com 2022-07-11 09:27 出处:网络 热度:2
【济南】伟大的传承—傅思昊钢琴独奏音乐会将于2022.08.21 周日 19:30在山东省会大剧院音乐厅上演,东方演出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济南】伟大的传承—傅思昊钢琴独奏音乐会门票价格、时间、地点等信息

【济南】伟大的传承—傅思昊钢琴独奏音乐会时间、地点、门票价格

演出时间:2022-08-21 周日 19:30

演出地点:山东省会大剧院音乐厅

门票价格:80、120、168、252、180、252、378

【济南】伟大的传承—傅思昊钢琴独奏音乐会详情

进入山东省会大剧院观演特别提示:

1.入场需扫描大剧院场所码(核酸检测显示黄色者谢绝进入)

2.无智能手机群体需通过山东健康平台申领爱心码,通过打印健康码且核酸检测显示阴性者可正常进出(爱心码有效期14天)

3.体温超过37.3℃不可进入

傅思昊 7岁学琴,9岁起师从中国钢琴泰斗周广仁先生,10岁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录制《音乐知多少》节目,12岁能背谱演奏巴赫所有键盘作品,被周广仁先生誉为“演奏赫巴作品的奇才”,15岁作为学生代表跟随周广仁先生录制《艺术人生》《大家》等节目。200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在学生时代曾跟随当代最有影响力的钢琴大师亚历山大.魏森伯格,贝拉.达维多维奇,克劳斯.贝斯勒,杰罗姆.罗斯,安格尔等学习并得到高度评价。在萨格勒布音乐厅,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宏泰音乐厅,山东省大剧院等国内外音乐厅举行独奏与室内乐音乐会;与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北京电影乐团、厦门爱乐乐团、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协奏曲;与小提琴演奏家沙汉姆、大提琴演奏家哈勒尔等大师演出室内乐。得到国内外媒体盛赞。钢琴家Jerome.rose称其“将成为下一个傅聪”;钢琴家安格尔赞扬其“拥有着妖魔般的技巧和极佳的结构掌控能力”;国乐大师胡志厚先生称其“有着极其出色的音乐空间感和精神气质”。曾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钢琴主科教研室;现任周广仁钢琴艺术中心总部专家,山东省教学总监 。

伟大的传承—从海顿到李斯特

在浩瀚的西方古典音乐历史上,有一段最知名的,贯穿了维也纳古典时期到浪漫派中期的师徒关系。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车尔尼、李斯特,这五个人的名字均在钢琴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无论从作品创作,演奏技法,他们都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瑰宝。本场音乐会,笔者选择了这五位作曲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与大家一同感受钢琴发展史上这一段传统与变革齐头并进的伟大时期。

上半场

海顿C大调奏鸣曲 Hob.XVI:50

该作品是海顿晚期代表作,三首伦敦奏鸣曲中的第二首。在这个创作阶段,海顿发展出所谓的“大众风格”,为了迎合广大听众口味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在作品中借鉴了奥地利民间音乐素材,并将其融合到作品中。在海顿的后期作品中,听众可以经常发现海顿的这种大众风格。海顿的性格善良,诚恳而质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这些性格在音乐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他还热心关怀青年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都曾向海顿学习过,并且尊称他为"我们的父亲"。海顿不像莫扎特那样,敢于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更比不上贝多芬,英勇主动地向黑暗现实发动猛攻。海顿就是海顿,他虽有时对屈辱的处境感到痛苦,却能安于现状,自得其乐。

莫扎特 d小调幻想曲 k397

莫扎特 D大调回旋曲 k485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莫扎特性格开朗,向往自由,反映了那个时期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同时在他的音乐里开始体现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第一首幻想曲,莫扎特在悲伤,愤懑之后,还是向往着明天的美好。第二首回旋曲,典型的莫扎特风格,积极向上,开朗自由,还略带点幽默。

贝多芬 E大调奏鸣曲 OP.109

如果说中年的贝多芬是一名勇敢的战士,那晚年的贝多芬就是一位拥有着卓越哲学思想的伟大音乐家。经历过社会的动荡不安,家人的背叛,爱情的坎坷以及悲剧性的耳聋以后,贝多芬的作品承载了他所有的思考、所有的理想和所有的感情。他以哲学家一般无比缜密和细腻的思维,将复杂的情感、崇高的精神追求与自己的音乐创作完美的进行了统一。如果有人说晚期的贝多芬被社会的黑暗、被耳聋的打击、被他人的误解而折磨的走向消极的话,那部作品么在这里,贝多芬恢复了所有的力量,重新的站立了起来,再一次如同战士一般,将个人上升到整个人类,顽强的用音乐作品表达着自己顽强的精神,用与现实生活不符的音乐情绪表达着自己美好的幻想世界。正像贝多芬在这首奏鸣曲中的题词中写的:“此曲是要呈现的,这并不是一般常见的东西能比拟,这是精神,这是把地球上高贵、杰出的人性连接起来的精神,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其摧毁的作品。” 

下半场

车尔尼 罗德主题变奏曲 OP.33

车尔尼我更愿意称其为一名伟大的钢琴老师,他十岁因为演奏了贝多芬刚刚出版的《悲怆》奏鸣曲而被贝多芬看中,而车尔尼最出色的学生李斯特,九岁便跟随车尔尼学习。可以说车尔尼的演奏继承了贝多芬的方法和风格,并通过他的众多学生发扬光大。李斯特说过,他的一切都是车尔尼给的。《罗德主题变奏曲》作于1822-1823年间,根据法国小提琴家罗德的小提琴作品《Air varié》Op.10的主题旋律而写成。《罗德主题变奏曲》由富有表情的行板主题、五个变奏及一个尾声构成。这部作品属于车尔尼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也是其创作的变奏曲体裁中的代表作品。

李斯特 b小调奏鸣曲 S.178

李斯特是个典型的浮士德式的人物。他曾是巴黎乐坛的神童、不可一世的名人,到处留情的浪子,却在后半生执着于新音乐创作,并在54岁时受洗成为天主教徒,成为了李斯特神父。这首奏鸣曲作为李斯特的晚期作品,音乐形象构思和作品内涵脱离了早期的“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要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李斯特的世界观从未达到内在的一致,本身就是矛盾的、不协调的。在外表的光鲜和享受世人的尊崇时,李斯特自己却始终内省人性的丑恶、人的力量的渺小。《b小调奏鸣曲》比较得到普遍认可的即是“浮士德”说,浮士德和书中的魔鬼梅非斯特的相互关系象征世上或人性中相互依存的客观实在,也是人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反讽和悖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