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演出网

北京国际音乐节

东方演出网 https://www.df962388.com 2023-09-11 11:39 出处:网络 热度:130
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于2023.10.13 19:30 周五在保利剧院上演,门票价格:100-880。

北京国际音乐节时间、地点、门票价格

1、时间:2023.10.13 19:30 周五

2、地点:保利剧院

3、门票价格:100-880

北京国际音乐节详情

北京国际音乐节

演出名称: 第二十五/二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

大地之歌 华土之乐

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携当代新作对话马勒驻节音乐会(三)

演出时间:2023年10月13日 19:30

男中音:王云鹏

笙:吴巍

乐团: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

指挥:约翰·华纳

演出时长:95分钟,包含中场休息15分钟

演出票价:VIP880/680/380/180/100元

*此演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1.2米以上(含1.2米)儿童凭票入场

这场音乐会从马勒第三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午夜之歌”开始,听众从一开始就将跟随音乐进入梦境与幻想的世界里。当马勒被诊断患有致命的先天性心脏病之后,对死亡的恐惧就开始无时无刻不围绕在他的周围,他也在创作音乐时更多地思考死亡这个终极命题。《大地之歌》就是在这种心境下产生的一部作品:当知道命运已经不可避免时,他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哲学,从中国的唐诗里寻找对死亡的理解。特别是在最后一个乐章《告别》里,马勒连续用了九次“永恒”这个单词,仿佛是在表达生命虽然短暂,但大地承载下的世间万物依然美丽,星辰与时间的流转永不停歇,马勒对死亡的思考此时已经超越了死亡本身。

我们将在节目中领略三首令人惊叹的作品,从冰岛到中国再到欧洲大陆,是世界各地的大自然赋予了这些作品灵感。音乐会以马勒引人入胜的《午夜之歌》为框架,以他的《大地之歌》终曲“告别”结尾。本节目的演出嘉宾分别是男中音歌唱家王云鹏和笙演奏家吴巍。

【演出曲目】

古斯塔夫·马勒:第三交响曲第四乐章“午夜之歌”

安娜·索尔瓦尔德斯多蒂尔:照亮

黄若:玄黄

—中场休息—

沈逸文:阁夜

古斯塔夫·马勒(改编:约翰·华纳):告别,选自《大地之歌》,为室内乐团改编

男中音:王云鹏

王云鹏,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是现今活跃在国内外一线歌剧院及音乐厅的华人歌唱家代表之一。在第二十届多明戈世界声乐大赛中独斩三项大奖,并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全球最受瞩目的25位中国人”名单。他的演出足迹遍及亚、欧、南北美洲四大洲,与中国国家大剧院、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意大利罗西尼歌剧节等顶尖歌剧院频繁合作。曾主演过的歌剧有《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女人心》《浮士德》《费加罗的婚礼》《波西米亚人》等。近年在德彪西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中饰演同名主角佩利亚斯,成为首位在国际歌剧舞台上出演这个对音域及技巧有极高要求的浪漫主义男主角的亚洲男中音。王云鹏2020年成为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首届艺术家委员会之唯一亚洲代表。2022年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殊荣。自2023年3月起,王云鹏受聘为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歌剧中心副主任。

笙:吴巍

吴巍是一位致力于将传统融入现代的先锋派音乐家,也是用四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改良37簧笙成功地演奏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爵士乐、即兴音乐、电子音乐、极简音乐的第一人。最为人所赞叹的是他以现代37簧高音笙在各音乐领域中游刃有余的演绎能力和开创性。他还将中国传统音乐透过现代的形式和音乐概念传达,把中国传统器乐推向国际主流舞台,使其成为国际乐坛公认的古老而不失新生命力的世界乐器。吴巍是德国亚洲艺术室内乐团艺术总监,曾任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上海东方学者。

吴巍199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笙专业并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师从翁镇发教授、徐超铭教授、牟善平教授、刘金祥教授。1995年,吴巍获得德国政府颁发“DAAD文化交流奖学金”,随后前往德国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留学。吴巍曾赢得国内外诸多音乐奖项:1996和2002年两次荣获德国世界音乐大赛“音乐生命”头奖、2004年德国世界音乐大奖中的“全球之根”奖、2011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先驱天使奖、2012年录制的《亚洲艺术乐团现代作品集》则获得了德国评论家大奖。此外,2014年吴巍与郑明勋指挥的首尔爱乐乐团录制的首张由陈银淑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笙协奏曲《神祗之气》荣获2015年德国留声机唱片大奖提名,以及同年的国际古典音乐大奖及BBC杂志大奖。英国《卫报》称赞道:“吴巍对《神祗之气》神乎其技的演绎成为2014年BBC逍遥音乐节上的高潮之一。”2017年,吴巍荣获“新绎杯”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奖。

作为笙独奏家,他曾与世界顶级指挥、管弦乐团及室内乐团合作,如长野健(Kent Nagano)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古斯塔沃·杜达梅尔(Gustavo Dudamel)指挥的洛杉矶爱乐乐团;埃萨-佩卡·萨洛宁(Esa-Pekka Salonen)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团;苏珊娜·马尔基(Susanna Mälkki)指挥的斯德哥尔摩皇家爱乐乐团和纽约爱乐乐团;马琳·阿尔索普(Marin Alsop)指挥的卡布里罗音乐节乐团及圣保罗交响乐团;郑明勋(Myung Whun Chung)指挥的法国国家管弦乐团;首尔爱乐乐团以及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伊利安·沃克夫(Ilan Volkov)指挥的BBC交响乐团;梵志登(Jaap van Zweden)和迪华特(Edo de Waart)指挥的荷兰广播爱乐乐团;马库斯·斯坦茨(Markus Stenz)指挥的BBC苏格兰交响乐团;马蒂亚斯·平彻(Matthias Pintscher)指挥的赫尔辛基爱乐乐团和挪威国家广播乐团;简文彬指挥的奥地利因斯布鲁克蒂罗尔交响乐团及台湾交响乐团、台湾爱乐乐团;吕嘉指挥的澳门乐团等。法国巴黎现代室内乐团、德国现代乐团、纽约ICE现代乐团、斯坦福大学圣劳伦斯弦乐四重奏、卡伊洛斯四重奏、荷兰现代室內乐团、荷兰巴洛克乐团、澳大利亚艾利森现代乐团、柏林亚洲艺术现代乐团、马赛克室内乐团等团体也有合作。

吴巍还联同柏林爱乐乐团的中提琴演奏家马丁·斯特格纳(Martin Stegner)与低音大提琴家扬纳·萨卡萨拉(Janne Saksala)一道组成了“吴巍三重奏”,他们每个乐季固定在柏林爱乐大厅的室内乐厅中进行演出。吴巍三重奏的全新专辑将于2023年由拿索斯唱片公司全球发行。

2020至2023年,吴巍与法国电子音乐专家亚历西斯·巴斯金德(Alexis Baskind)合作,在法国蓬皮杜音乐与声学研究所(IRCAM)、马赛国响音乐研究所(GMEM),音乐云图计划(TCMP)支持下,成功为37簧笙开发研究了名为《竹之林》(Forest of Bambus)的电子立体环绕声响体系,并在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等重大音乐节成功展演。

吴巍也是多个国际知名音乐节的常客,如BBC逍遥音乐节、纽约林肯中心音乐节、巴黎之秋音乐节、柏林音乐节、慕尼黑双年展、华沙之秋音乐节、东京三得利音乐厅夏季音乐节、芬兰国际音乐节、匈牙利巴托克现代艺术节、德累斯顿现代音乐节等。

作为现代笙演奏家, 吴巍致力与现当代作曲家们合作,创作笙的现代作品,世界首演了400多首曲目其中包括二十多首笙协奏曲。吴巍曾合作的作曲家包括约翰·凯奇(John Cage)、陈银淑(Unsuk Chin)、贝恩德·理查德·多伊奇(Bernd Richard Deutsch)、翁德雷·阿达梅克(Ondrej Adamek)、细川俊夫、藤仓大、罗孚·瓦林(Rolf Wallin)、申东薰(Donghong Shin)、尤卡·提恩苏(Jukka Tiensuu)、古斯·杨森(Guus Janssen)、 丽莎·林(Liza Lim)、 恩乔特·施耐德(Enjott Schneider)、赫尔穆特·察普夫(Helmut Zapf)、方满、郭文景、瞿晓松、许舒亚、陈晓勇、秦文琛、贾国平、黄若、钟启荣等作曲家的作品。

吴巍本人也是一名多产的笙作曲家,他曾多次获法国洛约蒙基金会、慕尼黑音乐万岁音乐节、萨克森州文化基金会、奇维泰拉·拉涅利基金会、柏林文化部创作奖金,汉堡汉莎文化基金等机构委约创作。

2023年4月,吴巍获邀参加韩国统营国际音乐节,将与德国现代乐团合作世界首演阿达梅克的《笙协奏曲》,以及与韩国釜山交响乐团首演申东熏的《笙与手风琴的双重协奏曲》。5月,他将与台北市立国乐团首演施耐德的新笙协奏曲,又赴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演出由挪威爵士音乐家盖尔·李森(Geir Lysne)为吴巍量身定做的现代爵士音乐会。6月则与高雄市国乐团在卫武营文化艺术中心首演郑逸镰创作的新笙协奏曲,并作为作为笙独奏家应邀同德国北德广播爵士大乐队合作。9月,吴巍将与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及瑞士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合作,上演陈银淑的笙协奏曲《神祗之气》。2024年,他还将在韩国京畿艺术中心首演郑逸镰创作的新笙协奏曲,并与世界一流指挥苏珊娜·马尔基执棒的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上演陈银淑笙协奏曲,以及同南荷兰交响乐团首演罗孚·瓦林笙协奏曲。

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

2023年,指挥家约翰·华纳创立了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旨在继续马勒基金会的事业,让马勒的音乐、愿景和创新精神来激励和团结全世界的观众,共同面对21世纪的挑战。马勒基金会在当代艺术、环境和音乐教育等领域的核心使命——世界文化与民族的共同议题——是乐团工作的出发点,乐团作品涵盖创新音乐会、教育项目、合作与委约项目等。

今年下半年,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将应北京国际音乐节邀约,进行首次来华巡演。乐团此次将马勒的音乐与欧洲和中国当代作曲家的音乐结合,创造出跨越整个欧亚大陆的充满活力的音乐对话。其中许多当代作品都是特别为本次北京国际音乐节创作,灵感来自马勒的音乐主题,诸如“童年”和“自然”等。

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由欧洲各地最优秀的音乐家组成,汇聚西班牙、瑞典、英国、波兰、乌克兰和立陶宛的音乐家,共同为乐团的项目进行创作,并与全世界的著名独奏独唱家一起演出,其中包括凯伦·卡吉尔和吴巍等。

指挥:约翰·华纳

约翰·华纳是地球管弦乐团的创始人兼艺术总监、牛津歌剧院音乐总监,曾任伦敦交响乐团和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指挥。他还经常协助西蒙·拉特爵士、丹尼尔·哈丁、罗宾·蒂恰蒂、埃德·加德纳和雅尼克·内泽特-塞吉恩等指挥家,并与巴黎管弦乐团、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等合作。约翰近期的演出邀约包括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马勒音乐节、英国青年歌剧院和国王广场。他曾参加马林·阿尔索普大师班,并且是2020年Britten Pears青年艺术家。

由于约翰与地球管弦乐团的开创性工作,他在欧洲各地举办了各种音乐会,这些音乐会将音乐与自然融为一体,与顶尖环境艺术家、科学家和慈善机构以及众多独奏家(包括托马斯·汉普森在内)展开合作。乐团成为加米施-帕滕基兴理查德·施特劳斯音乐节、古斯塔夫·马勒音乐节和阿特湖古斯塔夫·马勒音乐节的常客,乐团在那里以马勒的名义建立了一个新的自然保护区。

约翰同样擅长歌剧曲目,近期他在卢森堡爱乐乐团指挥了弗兰克·舍费尔新歌剧《亚特兰蒂斯密码》的首演。作为牛津歌剧院的音乐总监,他每年都会指挥一部大型作品,他还担任2023年格林德伯恩歌剧节助理指挥。此前,他曾与朗伯勒音乐节歌剧院的安东尼·内格斯合作了《漂泊的荷兰人》和《尼伯龙根的指环》。他还在音乐会上指挥过瓦格纳的作品,包括最近的半舞台演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选段。

约翰最初在牛津大学学习音乐,2017年以一等荣誉毕业。他撰写并讲授音乐课程,经常在《瓦格纳杂志》(Wagner Journal)发表文章,并即将出版一本由劳特利奇出版社发行的书。他还定期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客座讲师。

作曲家:黄若

作曲家黄若被《纽约时报》誉为“风格独树一帜”。他充满活力和富于创意的音乐语言,从中国古乐和民间音乐、西方前卫音乐、实验音乐、噪音音乐、自然与非自然声响、摇滚乐和爵士乐中获取灵感,运用其“维度主义”创作技巧,实现了天衣无缝的融合。

黄若的作品形式多样,从管弦乐、室内乐、歌剧、戏剧和舞蹈配乐,到跨体裁音乐如声音装置和建筑装置音乐、多媒体音乐、即兴实验音乐、民谣摇滚和电影配乐等。他的音乐作品多由世界著名乐团首演与演出,其中包括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克里夫兰管弦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英国BBC广播公司交响乐团、荷兰广播爱乐乐团、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丹麦皇家歌剧院、圣达菲歌剧院、华盛顿国家歌剧院、休斯顿大歌剧院、西雅图歌剧院,圣路易斯歌剧院、荷兰室内乐团Asko/Schoenberg、德国现代合奏团Ensemble Modern、伦敦小交响乐团等。多位世界级指挥家,如沃尔夫冈·萨瓦利什、马林·阿尔索普、安德鲁·戴维斯、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詹姆斯·康伦等都曾执棒他的作品。

黄若与剧作家黄哲伦联合创作的歌剧《一个美国士兵》于2018年6月在美国圣路易斯歌剧院举行了世界首演,并被《纽约时报》评为2018年度最佳古典音乐事件之一。他的装置歌剧《惊园》于2015年在美国斯波莱托艺术节首演,又于2016年在林肯中心艺术节再度上演。黄若的另一部歌剧《中山逸仙》于2014年在美国圣达菲歌剧院首演。他新近与剧作家黄哲伦再度联合创作的新歌剧《蝴蝶君》在圣达菲歌剧院举行世界首演。黄若的其他新作品未来将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三藩市歌剧院、纽约林肯中心、纽约BAM新浪艺术节、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英国曼切斯特国际艺术节和香港新视野艺术节等首演与呈现。黄若是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的首位驻场作曲家,也是巴西圣保罗交响乐团的客席作曲家。黄若于1976年出生于中国海南岛,他的父亲也是一位作曲家,在黄若六岁时开始教授他作曲和钢琴。黄若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在上海音乐学院接受了传统和西方音乐教育,师从邓尔博教授。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黄若在巴赫、莫扎特、斯特拉文斯基和卢托斯瓦夫斯基之外,接触到了披头士、摇滚乐、重金属音乐和爵士乐等众多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类型,他对之兼收并蓄,博采众长。1995年,黄若在瑞士国际电影音乐节上荣获亨利·曼奇尼大奖之后,前往美国深造,先在奥柏林音乐学院获音乐学士学位,又于茱莉亚音乐学院获得音乐硕士学位和作曲博士学位。目前,黄若在纽约曼尼斯音乐院教授作曲,并在Ensemble FIRE 担任艺术总监和指挥。2006年,黄若被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选为“年度青年领袖”。

作曲家:沈逸文

当今国际乐坛最全面的青年艺术家之一,身兼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现任教于天津茱莉亚学院。

近两年,先后获得布加勒斯特BMI国际指挥比赛优胜和捷克EMA指挥与声乐国际大赛“贝多芬”奖。曾成功执棒北捷克爱乐、捷克卡罗维发利交响乐团、匈牙利MAV交响乐团、意大利大希腊交响乐团、罗马尼亚皇家室内乐团、布加勒斯特爱乐、布加勒斯特交响乐团、茱莉亚管弦乐团、美国新罕布什州交响乐团、普林斯乔治爱乐、斯普林菲尔德交响乐团、北德州大学交响乐团、马里兰大学交响乐团并担任马里兰大学文献乐团总监。

创作领域涉及交响乐、歌剧、芭蕾舞剧、室内乐、民乐、器乐独奏、声乐独唱、合唱等音乐作品。作品经常上演于六大洲的国际音乐节及顶级剧院。《纽约时报》评论其作品“继承了巴伯和罗雷姆的曲风,清晰、简洁却又抒情”,“是一幅生动、绚丽多彩的油画”。曾获得第四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项“金钟奖”银奖(金奖空缺)、文化部第十二届全国音乐作品三等奖和第十五届全国音乐作品优秀奖、首届中国(成都)单簧管中国风格作品比赛第二名、上海文艺创作优秀单项成果奖、美国SCI/ASCAP作曲比赛第一名,美国作曲家协会青年作曲家大奖、美国纽约作曲比赛第二名(第一名空缺)、茱莉亚学院最佳乐队作品奖和最佳室内乐作品奖、美国IBLA国际比赛“杰出作曲家”称号和美国Fauxharmonic乐团荣誉奖。

作品多次被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美国阿尔巴尼交响乐团、美国交响乐团、明尼苏达交响乐团、纳什维尔交响乐团和茱莉亚管弦乐团等委约,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纽约林肯中心等地上演。2011年受卡内基音乐厅委约创作声乐套曲《送友人》,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并获得一致好评。2012年受邀并携委约作品《将进酒》随美国巴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在中国多个城市进行巡演。

2014年受邀为中央芭蕾舞团创作原创舞剧《哈姆雷特》。2015年再次受邀,创作大型原创舞剧《鹤魂》,并被列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首演一年内,《鹤魂》在全国各地上演50多场次,并登上中央电视台《启航2016》跨年晚会。2017年《鹤魂》受邀参加汉堡芭蕾艺术节,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揭开欧洲首演。2018年又在第十五届“纽约秋季舞蹈节”中大放异彩。同年,受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夏季音乐节委约,推出了国内首部自主打造的交响电影音乐会《天书奇谭》。

作为钢琴家,曾多次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演出。在由荷兰唱片公司Channel Classics发行的《中国魔笛——唐俊乔笛子演奏专辑》中,受邀担任唯一钢琴演奏。近年来,在美国和欧洲多次举办独奏、重奏音乐会,并与多个乐团合作演出协奏曲。

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邓尔博与丁缨教授,并直升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何训田教授。2006年赴美,先后在巴德音乐学院、马里兰大学、茱莉亚学院攻读作曲、指挥、钢琴、德语研究,最终获得茱莉亚学院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作曲师从著名作曲家琼·塔娃、乔治·藏塔吉斯、塞缪尔·阿德勒和罗伯特·比瑟教授,指挥师从艾伦·吉尔伯特、路多维克·莫洛,迈克尔·金波和芬兰国宝级指挥巨匠约玛·帕努拉教授。

北京国际音乐节观演指南

√取票提示

演出前至北京保利剧院内自助取票机取票观演

√儿童说明

此演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1.2米以上儿童持票入场,一人一票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