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演出网

微节目单|“春日诗篇”交响音乐会

东方演出网 https://www.df962388.com 2024-04-28 16:04 出处:中国交响乐团CNSO 热度:20
“春日诗篇”交响音乐会 \"POEMS OF THE SPRING\" SYMPHONIC CONCERT 演 出 信 息 2024年5月4日 · 星期六 · 19:30

“春日诗篇”交响音乐会

"POEMS OF THE SPRING" SYMPHONIC CONCERT

2024年5月4日 · 星期六 · 19:30

演出地点:北京音乐厅

演出:中国交响乐团

指挥:陈琳

假声男高音:刘珅

乐队首席:赵坤宇

Date: May 4th 2024 Sat. 19:30

Venue: Beijing Concert Hall

Presenter: China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or: Chen Lin

Countertenor: Liu Shen

Concertmaster: Zhao Kunyu

About Concert

曲目

Programme

科普兰

《阿巴拉契亚的春天》

格里格

《最后的春天》

拉威尔

《五首流行希腊旋律》

罗西尼

“我充满激情”选自歌剧《坦克雷迪》

----  中场休息  ----

舒曼

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作品38号

第一乐章 稍庄严的行板——非常活泼的快板

第二乐章 小广板

第三乐章 谐谑曲:非常活泼地

第四乐章 终曲:兴奋而优雅的快板

Aaron Copland

"Appalachian Spring"

Grieg

"Last Spring"

Ravel

"5 Mélodies populaires grecques"

Rossini

"Di tanti palpiti" from Opera "Tancredi"

----  Intermission  ----

Schumann

Symphony No.1 in B-flat Major "Spring", Op.38

Ⅰ. Andante un poco maestoso - Allegro molto vivace

Ⅱ. Larghetto

Ⅲ. Scherzo. Molto vivace

Ⅳ. Allegro animato e grazioso

曲目以现场演出为准

曲目介绍

Introduction

科普兰

《阿巴拉契亚的春天》

Aaron Copland "Appalachian Spring"

艾伦·科普兰(Aaron Copland,1900-1990)是美国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科普兰1921年留学巴黎,1924年回到美国开始创作生涯。科普兰创作有一百多部音乐作品,富于美国精神,他一生为推动美国现代音乐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被誉为“美国音乐之父”。

1943年,他与著名舞蹈家玛莎·葛瑞恩合作,创作了一出单幕芭蕾音乐《阿巴拉契亚的春天》。故事内容描述的是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巴拉契亚山中的农家,一个垦荒者的庆祝舞会正围着新盖好的房子举行着,新郎与新娘感到非常快乐,也对邻居们的前来表示感激。客人中包括了众多垦荒者,大家一起欢庆跳舞,舞会后留下新郎新娘独处的甜蜜时刻。音乐抒情清新,散发出春天的气息,具有浓郁的英国乡村风味。

在原来的芭蕾舞版本中,科普兰采用了十三项乐器的室内管弦乐编制。之后于1945 年,科普兰将此曲改编成为较大型的管弦乐组曲,除了扩大编制外,音乐内容也有所修改和增添。全曲共分为八个明确的段落,并以速度和节拍的变化来加以区别。但演奏时中间并没有任何间断,是一气呵成的组曲。

(一)A大调,非常慢的慢板,4/4拍。由单簧管呈示主题,悠缓的上行旋律,轻弱而明朗,描绘了辽阔的大地,熹微的晨光,充满清新纯朴的山野气息,展现了阿巴拉契亚山区的春光普照下的宁静、辽阔的景象。接着,乐曲加快速度,将主题音调展开,表现了阿巴拉契亚山区春天的勃勃生机。

(二)A大调,快板,4/4拍。主题由弦乐器呈示,安详的情绪忽然被弦乐器和钢琴上一个节奏强劲有力而意气风发的主题所打破。有力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进行,形成一种坚定的力量,象征着参加婚礼的拓荒者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这一主题的激昂情调与宗教色彩的有机融合是显而易见的。

(三)降B大调,中庸速度,3/4拍。这是新娘和她的未婚夫的一段双人舞。温柔曲调最初体现在独奏单簧管的一支抒情旋律上,而当这支旋律逐渐扩充并通过速度的大量变化发展到双簧管、单簧管和圆号的陈述时,温柔的情调中顿时充满了热情,表现了翩翩起舞的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的情景。

(四)B大调,快板,4/4拍。由第一小提琴呈示出舞曲风格的主题。这一主题在展开过程中又作复调处理,明快而略带诙谐,表现了牧师及其信徒的舞蹈,这段旋律描绘了乡村小提琴手集会的场面,具有质朴的民间音乐风格。

(五)A大调,稍快的中板,4/4拍。由单簧管和圆号奏出的主题,为舞剧中新娘独舞的配乐,旋律活泼欢快,生动地表现了新娘热情奔放的舞姿。这一主题的展开过程中,乐曲越来越高昂,最后,乐队全奏形成欢腾的高潮。

(六)E大调,稍快的中等速度,4/4拍。弦乐奏出的主题宽广而有力,与第一曲主题的情绪气氛较接近,表现了阿巴拉契亚山区辽阔壮丽的风貌。

(七)C大调,急板,2/2拍。长笛和第一小提琴奏出的主题欢快奔放,旋律急促活跃,表现了婚礼上狂欢的群舞场面。接着,乐曲用复调手法将乐曲情绪推向高潮。随后,乐曲减弱音量,用双簧管奏出柔婉如歌的旋律,最后再现第一曲的情绪和气氛,使人们再次感受到温和的春天气息。

(八)降A大调,很快的急板,2/4拍。由单簧管呈示主题。这一主题源自阿巴拉契亚山区流行过的一首赞美诗《质朴的礼品赋》。这一主题迅急而活跃,表现了拓荒者豪放乐观的精神。随后,又用变奏手法加以变化重复。结尾时出现众赞歌般的音响,最后在宁静的气氛中终曲,表现婚礼已经结束。

格里格

《最后的春天》

Grieg "Last Spring"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 1843-1907)是挪威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因为患有慢性疾病,他经常连续几个月无法创作。1880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休养之后,格里格回归到了工作状态,成为了家乡卑尔根的交响乐团的指挥。同样是在这一年,他受到诗人阿斯蒙德·奥拉夫松·文杰的文学作品启发,继续了自己的音乐创作。

从历史坐标的角度上看,格里格的音乐与文杰的文学可谓异曲同工。后者是浪漫主义大潮之下的典型民族主义作家,常常以挪威乡村生活为题创作。格里格从文杰的诗歌中选择了12首谱曲,在1880年发表了《基于文杰诗歌而创作的12首歌曲,作品33号》。而在完成了这组为钢琴与声乐而作的歌曲之后,格里格从中又选择了两首改编为弦乐队版本,作为《悲歌旋律两首,作品34号》发表,题献给奥地利作曲家海因里希·冯·赫佐根伯格。

《最后的春天》正是作品34号中的第二首。文杰的原诗使用了挪威乡村的一种方言,尽管这种方言时常被受过教育的挪威人不屑,但文杰和格里格都将其视为真正民族和民间传统的重要组成而加以颂扬。《最后的春天》原诗描绘了春天这一重生的季节:乡村褪去了冬雪的覆盖,披上了春天的外衣,而主人公却在担心,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看到乡村。为这首诗谱曲时,格里格身在哈当厄尔峡湾的避暑胜地。流露自他笔下的旋律优美动听,同时具有忧郁的气质。在弦乐队的演奏下,作曲家的款款乡情得到了生动而丰富的展现,小提琴在其中尤为出彩和迷人。(撰文/姜太行)

拉威尔

《五首流行希腊旋律》

Ravel "5 Mélodies populaires grecques"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1937)法国作曲家。他继承并创新了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是印象主义音乐的最杰出代表之一。有评论家称德彪西的音乐给人以朦胧的美感,拉威尔则轮廓鲜明。实际上拉威尔更接近古典形式,更接近法国的典雅传统。拉威尔的创作以色彩斑斓的和声、富有诗意的旋律和精湛的配器著称,被誉为“20世纪的管弦乐色彩大师”,其作品中优雅的舞蹈节奏和以法国方式描述的异国情调令人着迷。代表作有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波莱罗》《悼念公主帕凡舞曲》、芭蕾组曲《鹅妈妈》、两首钢琴协奏曲以及《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组曲等。

拉威尔一生共创作了39首歌曲,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十分精致。他的艺术歌曲创作贯穿了整个音乐创作生涯。其中,早期的作品《五首流行希腊旋律》创作于1904年至1906年,五首歌曲分别以希腊民间故事或生活场景为背景进行创作。

第一首《唤醒我美丽的新娘》,是一首十分优美动听的爱情歌曲,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希腊农夫,在结婚当天的早晨,站在新娘的家门前,正享受着早晨明艳而强烈的阳光。他希望唤醒还在睡梦中的新娘,手里拿着一个金色的蝴蝶结,期盼着亲手为新娘盘发并为她戴上这个蝴蝶结。第二首《在教堂那边》唱的是关于躺在教堂旁边墓地中的阵亡的士兵们。战争让那些为了保卫国家的勇士们牺牲,生者为他们肃穆、为他们讴歌。仿佛士兵们的英勇奋战的场面历历在目。第三首《我多么迷人》,讲述了一位自信的男人,炫耀着自己的阳刚与威武,向自己心上人表达内心浓浓的爱意。第四首《丰收之歌》,讲述了妇女们在工作时的样子。第五首《饮酒狂欢》并没有具体的意义,只是大家快乐地舞蹈,舞蹈同时也带来了欢乐。

《五首流行希腊旋律》不仅融合了法国艺术歌曲的简洁凝练曲式和风格,还融入了民间音乐的风格特色,展现了拉威尔独特的创作风格。

罗西尼

“我充满激情”选自歌剧《坦克雷迪》

Rossini

"Di tanti palpiti" from Opera "Tancredi"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1868)意大利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华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他一生创作了39部歌剧,代表作有《塞维利亚理发师》《威廉·退尔》《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灰姑娘》《赛密拉米德》《贼鹊》等。

《坦克雷迪》是一部两幕歌剧,由作曲家罗西尼和剧作家加埃塔诺·罗西(Gaetano Rossi)根据伏尔泰(Voltaire)的同名剧撰写台本。该剧创作于1812年,1813年2月6日在威尼斯凤凰剧院首演,距离他之前的歌剧《布鲁斯基诺先生》首演不到一个月。这部歌剧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威尼斯的第一个版本中,罗西尼和剧作者为歌剧设计了一个欢快的结尾,然而两个月后在费拉拉的重演中,罗西尼与诗人、学者路易基·莱奇一起为伏尔泰的原剧重新设计了一个悲剧结尾。歌剧讲述了拜占庭帝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两大家族交战多年后决定停火结盟,共同对外。然而,这一决定的前提条件是一方首领必须将女儿嫁给另一方,而女儿却深爱着被帝国流放在外的战士坦克雷迪。在这场既有内部政治斗争又有外部战争的漩涡中,这对相爱的人最终成为了几方利益争夺的牺牲品。

其中,咏叹调《我充满激情》表达了坦克雷迪在见到自己心爱的人时所表达出的兴奋和激动情绪。他在民族利益和家人之间犹豫不决,为了赢得战役的胜利,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以拯救整个民族的爱国情操。民族英雄不仅仅是勇敢无畏的战士,在家人面前也展现出了温柔的一面。歌剧中呈现了欢喜、坚毅、柔情和坚定等多个方面,使得角色更加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坦克雷迪》标志着罗西尼进入创作正歌剧的成熟期。这也是他最纯正的抒情作品之一。评论家兼诗人朱塞尔·卡尔帕尼称这部歌剧为:“这是抒情曲,始终是抒情曲:美妙的抒情曲,新颖的抒情曲,不可思议的抒情曲,罕见的抒情曲”。

舒曼

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作品38号

(马勒配器版)

Schumann

Symphony No.1 in B-flat Major "Spring", Op.38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被公认是一位多情善感的“音乐诗人”“浪漫主义精神的化身”。有评论家称“舒曼是一位隽句的大师,没有一个作曲家能像他那样具有乐思的美妙灵感。”舒曼在作曲技法上,不愿意默守古典成规和结构,主张艺术作品应以自己的形式和意义存在,这便是后来的浪漫主义理论。舒曼以其艺术天赋、诗人的梦想和打破陈规的创作理念,创造了他音乐中特有的抒情的美、种种不同的氛围以及丰富的情感。

第一交响曲“春”在1840年12月起稿,第二年完成,并在当年1841年3月31日在莱比锡格文特大厅首演,指挥门德尔松。虽然本曲正式发表时没有标题,但与舒曼心中的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传,德国诗人阿道夫·伯特格尔(Adolph Bottger, 1815-1870)歌唱春天的诗“沉重混浊的冬云走开,春天在山谷苏醒”触发了舒曼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首曲子的灵感。起初,舒曼计划为每个乐章加上小标题:“初春”“黄昏”“愉快的游戏”“春意正浓”,但后来放弃了这个想法。然而,音乐中春天的气息依旧浓郁。

第一乐章开始是欢呼春天到来的号角声。这是行板速度的序奏部主题,全曲的胚胎。38小节后变为活跃的快板,呈示奏鸣曲式的主部主题。从序奏部主题演化出来的主部主题充满希望。与主部主题形成对照的副部主题富有魅力,其附点节奏显然源于序奏部主题及主部主题。由单簧管奏出的旋律柔美而充满幸福感。接下去从A小调转到F大调的旋律先由长笛呈示,再由双簧管奏出,音乐充满柔情而明亮。呈示部重复一遍后进入展开部。有附点的基本节奏形成高潮后,序奏开始再现。在结束部的后半部,弦乐突然唱出舒曼风格的欢快的优美旋律。

第二乐章小广板,降E大调,3/8拍,三部曲式。主题开头与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密切相关。主题性格具有切分节奏特征。细致周详的结构布局与充满诗情的音乐形象结合的天衣无缝,这种特点在全曲处处可见。如憧憬、梦幻,如祈祷,又有些田园风味的第二乐章以attacca(不休止)接下一乐章。

第三乐章快速、活跃,D小调,3/4拍,有两个三声部中段的谐谑曲。弱起的节奏特点、sf的音量变化、挂留音的使用和半音程的移动形成主题的主要特征。这个主题再现两次(ABACA)后以简短的结尾终止。

第四乐章兴奋而优雅的快板,降B大调,2/2拍,奏鸣曲式。短小的序奏后呈示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形成明显对照,在展开部的末尾长笛奏出短小的华彩段落。

第一交响曲“春”是舒曼第一次创作钢琴与声乐之外其他的音乐体裁,其管弦乐配器的创作理念与呈现效果始终存在褒贬与争议。20世纪初,古斯塔夫·马勒以指挥家与作曲家的实践与经验对这部作品进行了修订与编配,将其改为了适合大型管弦乐团演奏的版本,以适应新式乐器的音响效果和更大规模的演出场所。

艺术家介绍

Introduction

指挥家  陈琳

Conductor  Chen Lin

陈琳,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中国指挥学会副会长、成都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22年入选中宣部、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指挥人才展演”。

作为当下备受瞩目的一线指挥家,陈琳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多个重要舞台上,与国内外众多优秀乐团及歌剧院有着成功的合作,如:中国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央歌剧院、杭州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日本斋藤秀雄纪念音乐节、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等。

近年来,陈琳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重要艺术活动,以过硬的业务能力与非凡的艺术造诣证明了其在业内突出的影响力。2003年起,陈琳担任小泽征尔音乐塾助理指挥,参与了多部歌剧的排演,并担任2005年音乐塾中国巡演指挥,大获成功。2006年,她作为客席指挥被邀请参加日本著名的松本斋藤秀雄纪念音乐节,指挥了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及多场音乐会。2011年,她受邀于中央歌剧院,排演小约翰·施特劳斯歌剧《蝙蝠》中文版(中国首演),成为她指挥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同年,小泽先生由于健康问题取消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演出,陈琳接替小泽先生,成功指挥了其中部分音乐会。2013年,陈琳再度受小泽先生之邀指挥日本斋藤秀雄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其炉火纯青的音乐表达与干净利落的指挥风格获得大量好评。2015年,陈琳再次受邀与中央歌剧院合作,指挥演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

2014年至2015年,陈琳受中国台湾创世歌剧团邀请,指挥演出了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和莫扎特歌剧《女人心》。2016年,她再次受邀,并带领宁波交响乐团在中国台湾进行了比才歌剧《卡门》的巡回演出,其对戏剧结构的纯熟把握和丰富的歌剧工作经验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赞赏。

2017年,陈琳参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创办,并带领乐团成功演出近百场音乐会及重大演出赛事。如:2019年第二届“北京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2022年“中德国际云端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波兰作曲家之秋”音乐会、2023年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全球首演的“中国作曲家新作品音乐会”,其中包括秦文琛的竹笛协奏曲《苍山序》、郭文景为女高音和管弦乐队而作的《三月的短诗》等。

2018年,陈琳受邀在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执棒茱莉亚学院管弦乐团演出诸多一流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同年,陈琳指挥巴德当代乐团,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全球首演“首届中国当代音乐节收官音乐会”。2019年,她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与哥本哈根爱乐乐团合作,成功演出了由作曲家张帅创作的全球首个以熊猫为主题的交响乐作品——熊猫组曲《玺徙喜》世界首演音乐会。2021年,她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代表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与全球上百位艺术家共同参与了“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线上演出。

作为教育工作者,陈琳于2011年荣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017年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她指导的学生共有9人次在国内外重要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硕士研究生尹炯杰(现中国交响乐团助理指挥)荣获2021年第57届法国贝桑松国际青年指挥家比赛“特别提名奖”、2023年荣获第十一届波兰菲茨贝格国际指挥比赛第一名等。2016年,陈琳创办“青年音乐家培养计划”并担任艺术总监,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活跃于国内外舞台和专业艺术院团的青年演奏家。

假声男高音歌唱家  刘珅

Countertenor  Liu Shen

刘珅,00后假声男高音歌唱家、演员、跨界歌手。7岁正式登台至今,一直活跃在国内外各类舞台,其表演被《今日歌剧》(Opera Now)评价为“将大胆的舞台动作与辉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令人赞叹不已”。国际权威《歌剧杂志》(Opera Magazine)称赞他的声音“明亮和具有穿透力,非常诱人”。

2022/23演出季,刘珅与巴伯歌剧院合作,在17世纪以来第一次演出的亚历山德罗·斯特拉德拉歌剧《父爱的力量》(La Forza dell' amor Paterno)中饰演儿子欧林多(Eurindo);在伦敦泰特泰歌剧节上,刘珅塑造了李祯岩为他量身定制的歌剧《卡明斯和戈林斯》(Cummings and Goering)中的检察官/代罪羔羊等多个角色。5月,他在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Wigmore Hall)举办了两场独唱音乐会,成功完成了他在该音乐厅的首秀,并应邀在BBC3台的广播剧《她屈服于征服者》(She Stoops to Conquer)中演唱。

2020年,刘珅与余隆指挥的中国爱乐乐团和俞峰指挥的宁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马勒《第四交响曲》。2021年2月,他受邀作为主演,在法国爱乐音乐厅和图卢兹歌剧院与古乐大师萨瓦尔(Jordi  Savall)合作演出维瓦尔第的歌剧《特奥佐内》(Il Teuzzone)。同年,在北京的Blue Note爵士俱乐部举办了两场跨界音乐会,国内外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作为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第一期演员工作室的演员,刘珅曾在伦敦和纽约主演话剧《仲夏夜之梦》《拉勒米计划》《一千个剪纸》等。此外,他主演的短片曾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映。

刘珅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著名音乐节,在纽约林肯中心费舍尔、伦敦威格莫尔等世界著名音乐厅及歌剧院与著名指挥家、导演和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他还在中国首演了叶小纲、布里顿、伯恩斯坦、布洛等作曲家的交响乐、歌剧等。法国国家电视台、央视、美国FOX电视台等曾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9年毕业于纽约茱莉亚学院预科,本科就读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演出一览

中国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

官方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