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票 金星首部自导自演舞台剧《日出》,再现曹禺经典剧作
2024年6月28-29日
4月24日11:18 正式开票
早鸟票限时8折优惠!
1936年,曹禺继成名作《雷雨》之后再创力作,四幕话剧《日出》横空出世,引起巨大反响和热烈讨论。这部经典剧作因其针砭时事的锋利笔触和直击现实的犀利视角而为人称道,曹禺先生也由此获誉“时代的摄魂者”。

《日出》是以黎明、黄昏、午夜、日出组成的四幕剧,寄托了作者对于“损不足以奉有余”之现实的强烈的控诉与批判,及对东方红日的迫切期待。
交际花陈白露的悲惨命运贯穿全剧:她一方面联系着黑势力“金八”、大丰银行经理“潘月亭”、银行经理秘书“李石清”、富孀“顾八奶奶”等“有余者”;一方面又联系着刚到城市不久的“小东西”、老妓女“翠喜”等这些“不足者”。

“
上层社会花天酒地、
纸醉金迷,
下层人民食不果腹、
卖身卖命。

“有余”与“不足”两个世界的景象皆展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的内外两面。
有人说,《日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源自其对人性及社会黑暗本质的深刻揭露,正是这一点,使《日出》具有永恒的现实性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和穿透力。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流淌过去了,《日出》仍旧是戏剧舞台上常演常新的经典剧目,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当代意义。

80多年长演不衰的《日出》,不仅是教科书里常驻的经典,更是戏剧舞台永恒的瑰宝。在曹禺先生的名剧中,《雷雨》《北京人》是讲封建家庭的,《原野》是讲农村复仇的,只有《日出》是讲都市公共生活的。
舞台剧《日出》由金星自导自演,借光影的流动、场景的变换、精心编排的舞蹈致敬了原著。金星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出演“陈白露”和“翠喜”这两个处于对立阶层却又命运相似的角色。


金星作为导演,在《日出》的舞台为观众展开了一幅更为速写化的轴卷,人物的刻画虽寥寥数笔,在情绪上,却像浮世绘一般浓墨重彩,很容易让现在的看客在作品的人物中,窥见自己的心情,不论是职场、社会还是生活中,找到熟悉的身影。
与其说是经典作品在舞台上的二度创作,不如说是金氏美学在剧场的整体表达,这也是她在演出话剧《父亲》之后再一次回到戏剧舞台。

舞蹈加分,丰沛表现力
现代舞的加入是该版《日出》的一大突破,也是舞蹈家金星的舞台剧创作优势。演出大幕拉开,首先进入观众视野的便是金星舞蹈团的现代舞演员。贯穿全剧始终的现代舞表演,与戏剧表演一同创造了多维度的“日出世界”。现代舞特有的肢体语言,为戏剧表演延展出情绪表达的空间,将戏剧情绪外化于形,美感与表现力十足。

绝美舞台,充满凝练意象
与现代舞元素的加入相呼应,金星改编版《日出》在舞美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陈白露坐在摇摇欲坠的木马上,四周悬挂而起的是如山的书卷与账本。正如她飘摇无根基的生活,被象征天真理想的书卷和指向残酷现实的账本重重包围,窒息而无望。而在陈白露身后,斜立的台阶与两侧的光滑坡面,倾斜而上,直抵天幕。现代舞和戏剧表演多半在坡面上完成,这对于演员来说,本身存在技术性的挑战。但也恰好暗喻着剧中人举步维艰的生存处境。而在通向天际的台阶上,拾阶而上或顺势而下的,也都是漫漫人生。

众生求存,尽现世间百态
《日出》对于社会群像的精心塑造,在金星改编版中得到了充分诠释。在金星看来“剧中的每个人物都很重要”,她告诉演员“这部剧不分反面人物、正面人物,我们每个人都为剧中的人物找到生存的理由、存在的方式。”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对人物生存处境的体察,这一版《日出》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陈白露大女主的形象,转而将目光聚焦在每个大大小小不同人物的身上,从而构建出一副众生求存的世间百态图。
金星分饰两角,演绎反差人生
作为导演,金星可以说是该剧的灵魂人物,与此同时,金星一人在剧中分饰陈白露、翠喜两个角色。一个心高气傲却虚弱地挣扎于生活牢笼,另一个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却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两位反差巨大的女性形象,却有具有一定程度的行为相似性。在金星一人分饰两角的演绎中,更显现出别有意味的镜像对比。如果说,陈白露是拥有选择机会,却不具备选择能力的人。那么翠喜则是能立于生存现状,凭借强大心灵力量,勇敢行动的人。
演出地点
重庆施光南大剧院
演出时间
6月28-29日(周五-周六)19:30
演出票价
180/380/580/680/980/1280元
早鸟票限时8折!
*不含180/380元档
*文中为往期演出照片,实际阵容以演出当天为准
声明:本文由东方演出网收集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平台致力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转载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以演出主办方官方信息信息及现场为准!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